近年來台灣十分風行的【樂活LOHAS】以及【樸門Permaculture 】可以說是一種貼近自然步調的生活美學,佑孳學苑將【植物營養器官無性繁殖】的自然科目結合了【樂活LOHAS】及【樸門Permaculture】兩概念,利用【香龍血樹】的莖部【扦插繁殖】,設計了一個讓孩子們可以親自參予、動手學習的實作課程。
以【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為核心概念,佑孳學苑讓孩子們準備「回收再利用」的空寶特瓶(大容量的為佳)。
首先,準備好剪刀及空寶特瓶
然後將空寶特瓶從中間切開
再將一分為二的舊寶特瓶瓶口反置,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就讓廢棄的寶特瓶成為一個可排水(上層)、可集水(下層)的【永續循環系統】。
不過呢,為了要「適度排水,並保護土壤不流失」,我們要將瓶蓋打洞,以利排水。
完成後,不起眼的瓶蓋就可以"小兵立大功",做好排水及保護土壤的功用唷!
完成以上動作後,孩子們就可以在上層瓶內加入培養土了
然後種植並固定所要扦插的「香龍血樹」莖部枝條。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佑孳學苑提醒著孩子們,為了保持土壤的溼度以利莖部發展出根系,所以第一次澆水要澆透。
是否有澆透可以透過「裝置上層」是否緩緩滲出褐色的水來判斷。
這個實作課程的概念在於,我們透過寶特瓶上層「種植及排水」,而下層則用來「集水」,當土壤需要澆水時,則可以利用下層的集水來循環灌溉,達到一個結合【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兩概念的植物科學實作,孩子們也在實驗過程中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透過實驗,我們將扦插「四個月」的香龍血樹,並在「六個月」後將香龍血樹移植至大盆子,讓它能成長茁壯!佑孳也讓孩子們,將「科學概念」、「綠活園藝」、「自然學科」三項融會貫通,用深刻又生動的實作經驗來學習!
而配合學校「認識蔬菜」的課程,
我們準備了「番茄」與「甜椒」種子,讓孩子們栽種。
孩子們細心的將種子均勻的撒播於利於育苗的培養土上
孩子們靜靜等待,
每天都在觀察小種子是否發芽了,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小番茄及小甜椒終於探出頭囉!
看到這些可愛的幼苗,孩子們都高興極了
待這些幼苗長至10公分左右,
我們就要幫它們搬家~換盆囉!
首先要將培養土混合一些田土,
樣才能讓植株有良好保水性的土壤
接著拿出鑽好洞的瓶蓋,
還記得嗎?不起眼的瓶蓋可以"小兵立大功",做好排水及保護土壤的功用唷!
移植的容器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可排水(上層)、可集水(下層)的【永續循環系統】。
看看移植後的可愛甜椒苗
以及頭好壯壯的番茄苗
移植到【永續循環系統】的容器後,我們就靜靜等待來日開花結果吧!
小三自然科課程「認識植物」之後的教學重點是「空氣」,
空氣的課程有三大重點:
1.空氣佔有空間
2.空氣無所不在
3.空氣可以被壓縮
但是光是這樣死背哪有什麼意思啊?佑孳學苑特別針對「空氣」設計了一些小實驗,讓孩子們用活潑趣味的方式來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
(1)【空氣佔有空間】
空氣無所不在,這大家都知道啦,但是,要怎麼讓孩子理解這就要靠功夫了!書上是這樣寫的:凡是物體只要有隙縫或是中空,就有空氣。不過,光是用螢光筆畫畫重點,恐怕孩子們一下課剛走出教室就忘了。佑孳學苑特地準備了:
(A組)粉筆、海綿、空飲料罐、金錢樹葉柄切片、布袋蓮葉柄切片
和對照組(B組)橡皮擦、彈珠、骰子、硬幣、黑白棋來做實驗。
孩子們發現,
A組的物品因為有隙縫或是本身為中空,
所以放進水裡都會產生氣泡,像是粉筆
(2)【空氣無所不在】
教室所用的粉筆,置入水中有氣泡。
或是海綿,置入水中有氣泡。
以及金錢樹葉柄切片都是如此唷!
相對的,B組的橡擦、骰子、硬幣及彈珠因為表面沒有隙縫也不是中空,所以放入水裡之後都沒有產生氣泡的現象。
而第一個實驗要運用到「乒乓球」!我們讓孩子們將乒乓球放在水箱的水面上,然後以90度將空玻璃杯往下罩住乒乓球,孩子們發現:不僅水被空氣推走了,而且乒乓球也被空氣壓在水箱的底部,所以整個玻璃杯裡面是乾燥的。透過這兩個小實驗,佑孳學苑向孩子們證明了:空氣的確是佔有空間的。
要講解這個觀念十分簡單,讓孩子們一人拿一個袋子(不能有破洞唷)對著空中揮啊揮,再將袋口束好並往內推進,孩子們會發現,因為空氣沒有地方跑,所以最後袋子會蓬蓬的無法再往內擠壓,那麼孩子手上「這一球」就是空氣所佔的體積囉!
(3)【空氣可以被壓縮】
這個實驗可以說是孩子們最愛的,它就是:【自製空氣砲競賽】。
我們讓孩子們自行尋找所要使用的材料來製作【空氣砲】,有人使用寶特瓶+塑膠袋;有人用寶特瓶+保溫杯;也有人用寶特瓶+寶特瓶,等到孩子們自行製作的「空氣砲」完成後,利用「空氣被壓縮」的原理,來實施空氣砲競賽,看誰能夠將「橡皮擦」射倒就可以獲得冠軍唷!
「空氣」另一項重要單元為風向
我們讓孩子先學會觀察方位,再進一步學習分辨風向。
風向:風的來向:意即風吹來的方向。
小三常考題材:落葉飄向西北方:國旗飄向西北方:風箏飄向西北方:
樹枝吹向西北方,諸如此類題型:請問風向為何?
風向應為東南風,要注意是風的來向。
小三自然科本學期第四單元的課程還有個教學重點:「溶解」。
我們透過實驗,讓孩子們了解:有些物質在水中會溶解;相對的有些物質則不會在水中溶解。在水中會溶解的物質有:砂糖、食鹽、味精、烏醋、醬油。
在水中不會溶解的物質有:沙子、麵粉、太白粉、胡椒粒、中藥、橄欖油等。孩子們也在實驗進行中學習何謂「一茶匙」也就是「一平匙」的概念。
平匙的量取步驟需要用尺刮去匙面多餘的砂糖。
透過實驗,孩子了解到「攪拌」是為了「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並不會影響物質是否會溶解或是可以溶解的量。
孩子們在實驗中,也親自證實了教科書上所說的:1.等溫等量的水中,砂糖可溶解的量比食鹽多。2.水量多寡與溫度的高低都會影響物質溶解在水中的量。
您家的孩子還在死背學科、寫評量嗎?
您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對於學習其實可以是充滿熱情及充滿歡笑的?
佑孳學苑的教學,總是以活潑、趣味、親自體驗來讓孩子們深刻學習並且能夠觸類旁通。
如果您家的孩子厭倦了寫評量的無限循環,佑孳學苑會是您另外一個選擇!
※※※【同場加映:佑孳-炒米粉】※※※
三年級第一次【自然科】段考評量試卷中,
有一道題目是:請問媽媽煮的晚餐中,哪些食材運用到了植物?
佑孳學苑這次利用選舉期間最常出現的菜色:「炒米粉」來向大家說明。
【炒米粉】用到的食材有:豬肉
蝦米
米粉
高麗菜(切絲)
紅蘿蔔
還有香菇。
其中,【米粉】是由稻米的「種子(胚乳)」加工而成;【高麗菜】是食用它的「葉」;【紅蘿蔔】我們則是吃它的「根」;至於【香菇】可不是植物唷,我們吃的香菇是「真菌」,我們食用的部份是香菇子實體的「菌傘」,這樣大家有沒有聽懂了呢?
最重要的是,聽完了講解,大家趕快來吃熱騰騰又香噴噴的米粉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