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身體構造與功能 :
動物的運動方式和身構造息息相關 :
行走、跑步 (等長的四肢、站立的腿 ) 狗、貓、馬
跳躍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袋鼠、兔子、青蛙、台灣大蝗
飛翔 (翅膀 ) 孔雀、喜鵲、綠繡眼、蝴蝶
游泳 (身上有鰭、腳有蹼 ) 鯊魚、鱘龍魚、象魚、鴛鴦、鵝、鴨、青蛙
爬行 (斧足 ) 蛤蜊
兔子 --- 四隻腳,身上有毛,短短的尾巴,長長的耳朵,後腳比前腳長,善跳躍。
鳥類 --- 兩隻腳,身上有羽毛,有一對翅膀,嘴喙尖尖的,善飛行。
魚類 --- 沒有腳,身上有鱗片和鰭,生活在水中。( 盾鱗 --- 鯊魚 )
蛙 --- 四隻腳,後腳比前腳長,善跳躍,皮膚潮濕潤滑,屬「兩生類」。
蜥蜴 --- 四隻腳,身上有乾燥的鱗片和細長的尾巴,屬「爬蟲類」。
蚯蚓 --- 沒有腳,身體一伸一縮一動。 ( 有環節 )
鴨子 --- 長長的脖子,扁扁的嘴,腳上有蹼,身上有羽毛。
石虎 --- 有四隻腳,有尾巴,全身有毛。
常見動物的身體構造和功能
佑孳在寒、暑假戶外教學中 ,我們常觀察到很多的動物,有著不同的身體構造,
且動物的外形也不相同。
昆蟲 :
蜻蛉目的昆蟲--蜻蜓、豆娘 (二對翅膀、六隻腳 ) 體節--- ( 頭、胸、腹 )
兩生類 :
蛙--體節 --- 頭、軀幹、四肢 ( 幼時在水中,長大可以在陸地及水中活 )
爬蟲類:
鬣蜥科龍蜥屬 -- 斯文豪攀蜴 ( 四條腿 ) 體節--- ( 頭、軀幹、四肢、尾巴 )
鬣蜥科龍蜥屬 -- 短肢攀蜴 ( 四條腿 ) 體節--- ( 頭、軀幹、四肢、尾巴 )
蜥蜴有尖尖的爪子,幫助爬樹。
爬蟲類 --- 外表具有乾燥的硬皮、鱗片或硬殼。
蜘蛛 :
螯肢亞門節肢動物 -- 蜘蛛 ( 八條腿 ) 體節--- ( 頭胸部、腹 )
魚類 :
鯊總目通稱 -- 鯊魚 ( 魚鰭 ) 體節 --- ( 頭、軀幹、鰭 )
具有鰓、鱗片,在水中生活。
锯脂鯉科 -- 銀板魚 ( 鰭 )
鯉魚-- 體節 -- ( 頭、軀幹、鰭 )
動物的身體可分為以下部分:
哺乳綱奇蹄目動物--馬、斑馬 體節--- 頭、軀幹、四肢、尾 ( 前腳、後腳 )
哺乳綱偶蹄目動物--牛 、羊駝 體節--- 頭、軀幹、四肢、尾 ( 前腳、後腳 )
哺乳綱齧齒目的動物--松鼠 體節--- 頭、軀幹、四肢、尾 ( 前腳、後腳 )
穿山甲科的一種哺乳動物--穿山甲 體節--- 頭、軀幹、四肢、尾 ( 前腳、後腳 )
鳥類 :
鬚鴷科--五色鳥 體節--- 頭、軀幹、翅膀、腳、尾羽 ( 兩隻腳 )
哺乳類 :
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類 體節-- 頭、軀幹、四肢 ( 上肢、下肢 )
「哺乳類」--- 1 哺乳動物雌性會分泌乳汁哺育後代 (人、狗、獅子、鯨魚)
2 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在全身或一部分,或多或少有毛髮生長。
3 除了鴨嘴獸針鼴等極少的哺乳為卵生之外,其餘皆為胎生。
4 哺乳類動物皆為恆溫動物 。
動物的運動
動物的運動方式和身構造息息相關 :
行走、跑步 (等長的四肢、站立的腿 ) 狗、貓、馬
跳躍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袋鼠、兔子、青蛙、台灣大蝗
飛翔 (翅膀 ) 孔雀、喜鵲、綠繡眼、蝴蝶
游泳 (身上有鰭、腳有蹼 ) 鯊魚、鱘龍魚、象魚、鴛鴦、鵝、鴨、青蛙
爬行 (斧足 ) 蛤蜊
運動方式和身體構造 :
行走、跑步 -- (等長的四肢、粗細大致相同 )
跳躍 --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袋鼠
跳躍 --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兔子
跳躍 --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斯文豪赤蛙
跳躍 -- ( 粗壯強而有力的後肢 ) 台灣大蝗
飛翔 -- ( 羽毛翅膀 ) 孔雀
飛翔 -- ( 羽毛翅膀 ) 喜鵲
飛翔 -- ( 羽毛翅膀 ) 哈里斯鷹
飛翔 -- ( 羽毛翅膀 ) 五色鳥
飛翔 -- ( 羽毛翅膀 ) 綠繡眼
飛翔 -- 蝙蝠是唯一能飛翔的哺乳類動物,前肢和掌指特化,連結皮膜變成翅膀。
飛翔 -- 蝴蝶用鱗翅飛舞在花叢間
游泳 -- (身上有鰭 ) 鯊魚( 身上有鰭,善游水 )
游泳 -- (身上有鰭 ) 鱘龍魚 ( 身上有鰭,善游水 )
游泳 -- (身上有鰭 ) 象魚 ( 身上有鰭,善游水 )
游泳 -- (腳有蹼 ) 鴛鴦 ( 腳上有蹼善划水 )
游泳 -- (腳有蹼 ) 鵝 ( 腳上有蹼善划水 )
游泳 -- ( 腳有蹼 ) 鴨 ( 腳上有蹼善划水 )
游泳 -- ( 腳沒有蹼 ) 白腹秧雞 (善划水 )
游泳 -- ( 腳沒有蹼 ) 紅冠水雞 (善划水 )
游泳 -- (腳有蹼 ) 青蛙 ( 腳上有蹼善游泳 )
蝸牛、福壽螺、蛞蝓、椰子螺 -- ( 利用腹足爬行 )
福壽螺 -- ( 利用腹足爬行 )
蛞蝓 -- ( 利用腹足爬行 )
椰子螺 -- ( 利用腹足爬行 )
蛤蜊 -- (利用斧足爬行 )
蚯蚓 -- ( 通過肌肉的收縮和剛毛的配合向前移動 )
蚯蚓性喜生活於陰暗濕潤土壤裡,土壤、光線、水分發生變化時,會引響蚯蚓的生存
空間。( 挖出的蚯蚓會一直想鑽回土裡 )
大雨過後的土壤,因水分太多,空氣不足,蚯蚓會鑽出土壤。
動物的身體構造 :
眼睛的瞳孔會隨著光線的改變而調整大小 (光線較亮的地方 )
眼睛的瞳孔會隨著光線的改變而調整大小 (光線較暗的地方 )
人類的感覺器官 (皮膚或眼睛 ),受到外界刺激時,會產生快速自覺反映來保護自己。
例如 : 天冷發抖產生熱量,維持體溫。
手腳摸到燙的物品,會快速縮回。
動物的身體構造與覓食關係 :
羊、馬、馬來貘--草食性動物( 有發達的臼齒可以磨碎食物 )
獵豹、獅、虎--肉食性動物( 有發達犬齒可撕裂食物,爪子銳利,助食獵物 )
人類、猩猩、馬來熊--雜食性動物
蜘蛛 -- 吐絲結網,捕食獵物。
長尾南蜥 -- 台灣最大的本土蜥蜴,舌頭有分岔,會捕食昆蟲。
蝴蝶 -- 用捲起的口器,吸食花蜜。
長喙天蛾 -- 用捲起的口器,吸食花蜜。
北極熊 -- 擅長游泳,捕捕食海豹。 ( 冬季會躲在山洞冬眠 )
北極狐 -- 冬天換毛方式保暖,不冬眠。
翠鳥 -- 高速衝入水中,捕食魚類。
鯨鯊 -- 張口 吸入海水,排出時攝取浮游生物。
蝙蝠 -- 回聲定位,補捉獵物。
動物的求生之道 :
有些動物體色用鮮明的顏色,警告其他動物自己身上有毒,有些動物則用身特殊
構造來擬態欺敵,或用尖刺來嚇唬敵人。
大白斑蝶幼蟲食草爬森藤 (有毒植物),體色鮮明的顏色 ,警告敵人。
玉帶鳳蝶(雌蝶)進化到模擬警戒色的紅紋鳳蝶蝶翅面的圖案,成功愚弄捕食者,
而躲過一劫。( 貝氏擬態 )
雄蝶
玉帶鳳蝶---雌蝶( 貝氏擬態 )---(大紅紋鳳蝶)---幼蟲期喜食有毒食草(馬兜鈴)
大紅紋鳳蝶---幼蟲期喜食有毒食草 ( 馬兜鈴 )
瓢蟲具鮮豔的體色,則是在警告敵人不要吃牠們。
莫氏樹蛙利用體色保護欺敵(腳有吸盤,容易吸附在葉片或樹枝上)
斯文豪赤蛙利用體色保護欺敵 ( 擬態 )
河豚利用皮膚上的尖刺嚇阻敵人
蝸牛背負重殼保護自己
福壽螺背負重殼保護自己
壁虎、石籠子、草蜥會斷尾求生。
變色龍身上的顏色會隨著環境變化
避債蛾---擬態成樹枝躲避天敵舉尾蟻
斯文豪氏攀蜥---身體的顏色和樹幹相同 ( 自我保護方法 )
竹節蟲擬態成樹枝躲避天敵
枯葉蝶擬態成枯葉躲避天敵
烏龜會縮進硬殼中來保護身體
貓頭鷹、領角鴞 -- 羽毛的顏色和樹幹顏色相仿 ( 擬態 )
箭毒蛙身上帶有毒素,用鮮艷的體色警告其他的動物。
百步蛇、雨傘節 -- 黑白相間的花紋,有致命的蛇毒。
虎頭蜂會用尾針來攻擊敵人
樹懶的特性 :
樹懶 -- 已高度特化成樹棲生活,在中南美洲森林。
白天利用長腳趾掛在樹上休息,晚上活動,以樹葉為食。
利用前肢划水渡河,比在陸地上爬行快。
每星期會到地面排便。
二趾樹懶體型通常比三趾樹懶大,二趾樹懶前肢兩趾,後肢三趾。
三趾樹懶四肢都是三趾。
幾乎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有七節頸椎,不過二趾樹懶只有六節、三趾樹懶則有九節。
所以三趾樹懶頭部可以轉動 270 度。
喜鵲 -- 普遍留鳥 -- 通常成對或小群活動
黑面琵鷺 --- 冬候鳥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佑孳夏令營
基隆潮境海洋公園---佑孳夏令營
鯨鯊 ---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
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做法 :
1 不破壞環境,不任意捕捉動物。
2 不吃、不買賣、不飼養來路不明或非法買賣的動物。
3 保育瀕臨絕種動物。
4 善待寵物不棄養,並以認養替代購買。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以上課程都是佑孳學苑在跟著自然課本遠足趣,所拍攝及李老師實地講解,希望
佑孳小朋友們 ,都能珍惜學習機會確實了解,
那麼我們下次戶外教學再見囉
您家的孩子還在死背學科、寫評量嗎?
您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對於學習其實可以是充滿熱情及充滿歡笑的?
佑孳學苑的教學,總是以活潑、趣味、親自體驗
來讓孩子們深刻學習並且能夠觸類旁通。
透過佑孳的生動教學,課本的知識不再是呆板的背誦,而是親身體驗與深刻的學習
佑孳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與學習 . 為今天的行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視野決定你的腳步 歷練成為你的膽識 佑孳鮮活你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