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的變化-因地球地軸傾斜角,與太陽自轉、公轉關係,造成溫度的
變化,使得水的型態出現三種變化。
天氣變化主要受到---水蒸氣與溫度影響。
水循環是指水的三態變化
影響地球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
冰雹-固態:屬突發性天然災害,冰雹是在對流層中的積雨雲形成,愈冷凝結成 小水
滴,持續到達攝氏0 °C 以下凝成冰晶,降落地表時未融化,仍為固態的冰粒,
我們稱為冰雹。
冰-固態:水的溫度降到 0 °C 以下時,會凝固成固態的冰。
雪-固態:雲中的小水滴凝固成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的型態。
霰-固態:雨點遇冷空氣凝結成雪珠,降落成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霜-固態:當氣溫降到 0 °C 以下,水蒸氣凝固成冰晶,附著在物體上。
雲-(固態 or 液態)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凝固成冰晶狀,漂浮在
空中。
霧-液態:霧是一種肉眼不易分辨,極細微而密集的水滴所組成(水平方向
之能見度必須不足 1 公里)。
露-液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附著在物體上。
雨-液態:在空中的小水滴,愈聚愈重,以水滴狀落在地面上。
水蒸氣-氣態:水遇熱蒸發成水蒸氣,無法為肉眼所見。
濕度-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量的多寡,稱為濕度。
製造人造雨需具備充足的水氣和凝結核。
雪-固態:六邊形結構
前兩天細雨綿綿,今天雖然轉晴,但氣溫驟降之際,李老師屈指一算,在
白蘭部落附近的山上人家應該有雲海景觀,所以二話不說,帶著佑孳的
小朋友來一趟不同凡響的---
觀雲海之旅.
我們先上五指山,再轉白蘭部落
小寶貝們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戲
天氣時而迷霧,時而轉晴
水蒸氣在低空遇冷形成霧
穿過霧中發現衣服會溼,是因為---霧是小水滴所組成。
造霧實驗時---會使用加熱水來增加水蒸氣的量。(冰塊降溫,熱水增加水蒸氣)
附著在植物上的小水珠,我們稱之為露。
清晨溫度較低,水蒸氣易於物體表面凝結成露水。
高山上小水珠在 0 度C以下,於固體表面或葉子表面凝結成固態的冰,稱之為霜。
中午時分,我們看見期待已久的雲海
李老師不但讓小朋體驗這難得一見的雲海景象,更趁此機會介紹雲海的成因
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雲層、風向及雨量等的知識,讓實際經驗
與知識互相結合。
認識天氣 :雲的種類--高雲族、中雲族、低雲族、直展雲族。
我們可從雲的形狀、雲量、雨量、風向、風力、及氣溫等現象,來觀測天氣變化。
高雲族:
像一團團的棉絮漂浮在空中,晴天的雲。 (卷雲高度較低的雲)
卷積積雲幾乎全由冰晶組成,通常出出現天在天氣系系統的前緣,常是天氣要轉陰雨
前兆。( 因此有魚鱗天,不雨也風癲 )的諺語 。
像一層層波浪的堆疊( 如果佈滿天空,則天氣會變壞,若僅於天空一角,則與天氣變化
無關 )。
絲縷分明的白色雲,不均勻、厚度薄。(變天的雲)
中雲族:
大小不同的點圓形雲所組成,雲底部不平坦。(晴天的雲)
雲底部較均勻,能見日月模糊輪廓。
低雲族:
層雲--灰白色的雲層,雲層很低厚度不大,像霧卻不著地面,常將小山掩住。
低氣壓、颱風或鋒面,附近常出現的雲層。
低氣壓、颱風或鋒面,附近常出現的雲層,雲層的底部由於強風的吹襲,
經常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雲層被風吹成不規則的散片,就稱為碎雲層。
日出時,常隨著陽光的照射,逐漸消消散。
直展雲族:
積雲在發展為積雨雲的過程中,會形成巨大塔狀的積雲,但不會發展為積雨雲。
雲層呈扁平狀,垂直發展不盛,晴天常常可以看到,雲層垂直厚度通常小於水平寬度。
陽光經過小水滴折射再反射後,形成彩虹。
森林較平原容易下雨,是因森林位於山上, 且植物蒸散作用旺盛,容易形成雨雲。
空氣中的水蒸氣主要來自---地面的水蒸發和植物的蒸散作用。
(飛航視角下的雲層)
飛航視角下的虹與霓
(位於66.5度的北極圈,因有極風噴流限制北極寒風的行動。當極風噴流強盛
時,北極寒風會乖乖待在原地打轉,這就是俗稱的"正北極震盪":當極風噴流
減弱, 變成歪七扭八的時候,此時關不住的北極寒風就會趁虛南下,而讓
溫帶地區呈現極凍的時刻,則被稱為"負北極震盪"),此時位於溫帶與副熱
帶的台灣在105年1月22日、23日、24日,在北極負震盪的影響下,全台凍僵
了,不但高山下雪,就連平地也落下冰霰。
在這三天裡,全台興起了一股追雪熱,時尚的佑孳當然不落人後,隨即帶著
低年級、高年級的小朋友利用戶外教學到五指山、苗栗向天湖追雪趣,只見
他們看到到處散落的冰雪,便興高彩烈的打起雪仗、堆起雪人。
高山上,小水珠在 0 度C以下,於固體表面或葉子表面凝結成固態的冰,稱之為霜
李老師不但讓小朋體驗這難得一見的冰雪景象,更趁此機會以衛星雲圖教導
北極震盪的成因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雲層、風向及雨量等的知識,
讓實際經驗與知識互相結合。
德國巴伐利亞冰雪風情 ( Joyce 姐姐提供 )
地面天氣圖中的符號與說明:
氣團-氣象學中指溫度和溼度在水平分布比較均勻的大範圍的空氣團。
冷氣團-寒冷內陸形成乾燥、寒冷的氣團。(經過時氣溫會下降)來自西伯利亞。
當冷氣團推向暖氣團時,稱為冷鋒,熱空氣被抬升而降溫。
暖氣團-熱帶海洋形成的潮溼、溫暖的氣團。(經過時氣溫會上升)。
台灣夏季炎熱是受到太平洋暖氣團影響。
台灣南方往北方移動的氣團,大多為暖氣團。(台灣以南緯度較低氣溫較高)
滯留鋒-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時,鋒面移動的速度會成緩慢而近似滯留或
成 振盪形式的南北來回擺動,稱之為滯留鋒。(台灣在春、夏季節交會時),
(每年5 - 6 月梅雨期的鋒面)滯留鋒會造成連續幾天的下雨稱為梅雨季節。
鋒面-兩種性質不同氣團相遇時,其交界面稱為鋒面。
鋒面是指冷氣團和暖氣團的交界面,兩側的溫度濕度差異極大。
(鋒面經過的地方,風向、風速氣溫都會改變。)
寒流-有些氣象學家規定,由於冷氣侵入造成的降溫,在一天達10度以上,
就稱(寒流)。或平地上地面氣溫降到10度以下,就叫做(寒流)。
鋒面的類型-可分為四種
1 冷鋒-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移動,即冷氣團推擠暖氣團的交界面。
鋒面前緣經過,容易形成雨雲,多半會降雨。
2 暖鋒-當暖氣團向冷氣團方向移動,形成的鋒面稱暖鋒。
台灣位於亞熱帶暖鋒出現的機會較少。
3 滯留鋒-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時,鋒面移動的速度會成緩慢而近似滯留或
成 振盪形式的南北來回擺動,稱之為滯留鋒。(台灣在春、夏季節交會時),
(每年5 - 6 月梅雨期的鋒面)滯留鋒會造成連續幾天的下雨稱為梅雨季節。
(引用東森新聞氣象資料)
4 囚錮鋒-若冷鋒移動快速,趕上前面的暖鋒時,會將暖空氣完全抬離地
面,造成冷鋒後面冷空氣與暖鋒前面的冷空氣相接觸的鋒面,稱之為
囚錮鋒。
南部中央氣象局資料
焚風,當空氣塊隨氣流與地形而被迫抬升,因周圍溫度降低,而導致空氣塊內的
水汽凝結,因此會在山的頂端常有地形雲產生,若水氣太多,雲滴逐漸長大,當
克服不了重力時便會掉下來變成下雨。待氣流翻越過山嶺,在背風面下降時已變成
乾燥空氣,此時因空氣被壓縮而增溫,當氣流下降,因空氣每下降一千公尺氣溫就
上升攝氏10度,若從2000公尺的高山下降即上升約20度,因此會使地面空氣熱起來
,當其降至地面時,溫度比原地面的空氣溫度高許多,形成一股乾熱風稱為焚風。
落山風:風,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水流,遇見阻擋就會改變,東北季風為臺灣北部,
東北部地區帶來豐沛的雨水和冷風,但它卻無法越過高聳的中央山脈。因而當東北風
碰到高聳的中央山脈時,首先會轉為北風,形成氣流沿東部縱谷南下,可是在阻擋
消失後,就會向西偏。只有往南到了山勢比較低淺且腹地較小的恆春半島,可輕易的
翻過山丘,並在恆春半島西岸下沉到海面,形成強勁的下坡風,這也就是落山風
名稱的由來。
氣象衛星雲圖
氣象衛星雲圖-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
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衛星雲圖裡雲層愈厚,顏色愈白)
衛星雲圖是從太空拍攝,可以判讀雲層厚薄,可作為天氣預報資料,無法判讀雨量。
衛星雲圖由氣象衛星約每半小時拍攝一次,作為天氣分析、氣象預報及下雨機率參考。
當衛星雲圖上出現狹長雲帶,表示當地正有鋒面通過。
地面天氣圖-以地面觀測的氣象資料填在地圖上,包括風向、風速、溫度、溼度
、氣 壓、天氣及雲量等。( 不能得知各地氣溫、雨量 )
想要了解高氣壓、低氣壓、鋒面等天氣變化,可以利用地面天氣圖。
等壓線-指在一定時間內,氣壓相等的地點,在平面圖上連線起來所成的封閉
曲線,可以顯示空間氣壓的高低分布狀態。(等壓線越多表示氣壓差越大,同時
也表示風速越大)。(颱風)
由圖所示( 2個 H 高氣壓中心,1030百帕,2個 L 低壓中心,1004、1010百帕)。
圖中的數值是表示氣壓,大氣壓力單位(百帕)。
L-低氣壓中心-低氣壓簡稱低壓,其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低,向外逐漸增高
,空間等壓面向下凹陷,形如盆地。(天氣不穩定,容易下雨。)
H-高氣壓中心-高氣壓簡稱高壓,其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高,向外逐漸降
低,空氣等壓線類似山丘向上凸。空氣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有下沉氣流。
(天氣晴朗穩定)
台灣冬天時,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團南下,會使得氣溫遽降。
如果 A 地區為高壓中心,B 地區低壓中心,那麼風就會從 A 地區吹向 B 地區。
颱風生成的源地(引用中央氣象局資料)
(引用東森新聞氣象資料)
颱風是發生於熱帶洋面的氣旋(低氣壓),資料顯示發生颱風的海域有七區
颱風的強度用中心最大風速來判斷,可分為三個等級。
發布颱風警報時,先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再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 因颱風來襲會使風浪變大,船隻翻覆,造成漁民損失,所以必須先警示漁民 )。
氣象局偵測到颱風中心風速 (17.20---32.60/秒公尺 )輕度颱風 : (32.70---50.90/秒公尺 )
中度颱風 : ( 51.00/秒公尺以上 )強烈颱風。
颱風又稱為熱帶氣旋,颱風在海上停留愈久( 因海洋提供大量的水氣 )則強度愈強。
颱風眼無風無雨,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出,北半球的颱風會以逆時針旋入。
颱風眼中心為下沉氣流,會使水氣無法上升形成雲層,所以天氣不會下雨較晴朗。
颱風通常都在溫暖、潮濕的熱帶海域形成。
颱風受到高山的阻擋,因結構受到破壞,威力將會減弱。
颱風的路徑圖是無法得知侵襲時的總雨量。
空氣品質指標(AQI)
空氣品質指標的定義
空氣品質指標為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O )、細懸浮微粒(PM )、
懸浮微粒(PM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 )以及二氧化氮(NO )濃度等數值,
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汙染物之副指標值 ,在以當日各副
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AQI)。
資料來源---空氣品質監測網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佑孳一向本著"用腳拓印、用手觸摸、用眼學習、用耳傾聽、用腦思索"
的精神,透過多方面的細心觀察與體驗,讓小朋友可以將自然知識輕鬆地
融於生活中。
您家的孩子還在死背學科、寫評量嗎?
您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對於學習其實可以是充滿熱情及充滿歡笑的?
佑孳學苑的教學,總是以活潑、趣味、親自體驗
來讓孩子們深刻學習並且能夠觸類旁通。
透過佑孳的生動教學,課本的知識不再是呆板的背誦, 而是親身體驗與深刻的學習。
佑孳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與學習 . 那麼我們下次自然教學再見囉
視野決定你的腳步 歷練成為你的膽識 佑孳鮮活你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