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天氣 :當天氣不一樣時,雲的形狀、雲量、氣溫、雨量、風力、風向等,
都會不同,也可以從身體的體感,感覺到寒冷、舒適或炎熱,來觀測天氣變化。
我們可從雲的形狀、雲量、雨量、風向、風力、及氣溫等現象,來觀測天氣變化。
晴天 :雲量少 雲的顏色 -- ( 白色、一朵朵或一絲絲) 天色 -- 較亮
雲量( 0 --- 4/10 )
晴天 : 紫外線過高時,會曬傷皮膚。 適合曬衣服、棉被。
陰天 :雲量較多 雲的顏色 -- (大片灰白色) 天色 -- 較暗
雲量( 5/10 --- 8/10 )
陰天 : 天氣不穩定,雲量較多。 白天戶外運動較涼爽。
雨天 :雲量最多 雲的顏色 -- (大片灰黑色) 天色 -- 最暗
雨天 : 增加水庫的蓄水兩,豪雨過大時,將帶來災害。 為生物帶來存所需的水分。
天空在下雨前後的比較 :
下雨前 -- 雲量較多 雲的顏色 -- 較黑、雲層較低、較厚 天色 -- 較暗
下雨後 -- 雲量較少 雲的顏色 -- 較白、雲層較高、較薄 天色 -- 較亮
雲的種類 :
高雲族:
像一團團的棉絮漂浮在空中,晴天的雲。 (卷雲高度較低的雲)
卷積積雲幾乎全由冰晶組成,通常出出現天在天氣系系統的前緣,常是天氣要轉陰雨
前兆。( 因此有魚鱗天,不雨也風癲 )的諺語 。
像一層層波浪的堆疊( 如果佈滿天空,則天氣會變壞,若僅於天空一角,則與天氣變化
無關 )。
絲縷分明的白色雲,不均勻、厚度薄。(變天的雲)
中雲族:
大小不同的點圓形雲所組成,雲底部不平坦。(晴天的雲)
雲底部較均勻,能見日月模糊輪廓。
低雲族:
層雲--灰白色的雲層,雲層很低厚度不大,像霧卻不著地面,常將小山掩住。
低氣壓、颱風或鋒面,附近常出現的雲層。
低氣壓、颱風或鋒面,附近常出現的雲層,雲層的底部由於強風的吹襲,
經常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雲層被風吹成不規則的散片,就稱為碎雲層。
日出時,常隨著陽光的照射,逐漸消消散。
直展雲族:
積雲在發展為積雨雲的過程中,會形成巨大塔狀的積雲,但不會發展為積雨雲。
雲層呈扁平狀,垂直發展不盛,晴天常常可以看到,雲層垂直厚度通常小於水平寬度。
陽光經過小水滴折射再反射後,形成彩虹。
(飛航視角下的雲層)
飛航視角下的虹與霓
天氣的寒冷 與炎熱,我們除了自己身體的感覺外,我們還可藉由氣溫計來表示。
氣溫計上有攝氏與華氏兩種溫標,台灣地區多是使用攝氏溫標。
使用方法 :
1 在陰涼通風處測量
2 眼睛平視液面頂端,讀取溫度。
注意事項 :
1 手不可觸碰氣溫計球狀液曩
2 不可對氣溫計吹氣
3 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
用氣溫計測量氣溫時,要遮住陽光,避免測得的溫度偏高。
中央氣象局 - 氣溫是指在陰涼通風環境下,測得離地 125-- 200 公分的空氣溫度。
中央氣象局在離地 120 公分的百葉箱,箱中有氣溫計測量溫度。
一天的氣溫紀錄中我們可得知 :
1 白天的氣溫通常比晚上高
2 下午 1--2 點左右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
3 上午的氣溫最低,在一整天都是晴天的情況下,同一天的氣溫會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
溫、濕度計
雨量---是指雨水在地面上累積的高度,單位是毫米( mm )
雨量器 :
可以利用平底直筒的容器製作 -- 雨量器
收集雨水,要選擇平坦、空曠、安全且沒有遮蔽物的地方來進行。
不同的平底直筒容器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所測得雨量
高度,一定相同。 1 公分 ( cm ) = 10 毫米 ( mm )
收集到的雨水高度,就是這場雨的雨量,以 豪米 ( mm ) 來表示
測量雨水高度 :
1 直尺 0 的位置要對準水位底部
2 讀取刻度時,眼睛平視刻度。
中央氣象局會根據累積的雨量大小,視情況發布大雨特報、豪雨特報、大豪雨
特報或超大 豪雨特報等警示資訊。
累積雨量則分為日雨量、月雨量、年雨量等雨量統計。
氣象預報 :
可以知道天氣預報的傳播工具
1 網路查詢
2 電視氣象報告
3 撥打 167 或 166 氣象語音專線
4 報紙登載氣象
5 手機APP查詢
6 收聽氣象廣播
氣象預報資料 :
1 當日天氣預報 -- 天氣型態、降雨區、低溫、高溫、紫外線、降雨機率。
2 一周氣象預報 -- 日期 、天氣型態、預報區、低溫、高溫、降雨機率。
3 國際都市天氣預報 -- 日期 、天氣型態、預報區、低溫、高溫、月均溫、雨量。
4 漁業氣象預報 -- 日期 、天氣型態、預報區、風向、風浪、風力級數。
降雨機率---預測地區下雨的可能性。
風向 -- 指風的來向
風力 -- 以平均風力和陣風級數表示,風力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風浪 -- 以小浪、中浪、大浪、巨浪表示。
我們讓孩子先學會觀察方位,再進一步學習分辨風向。
風向:風的來向:意即風吹來的方向。
風向:風的來向:意即風吹來的方向。
如果風箏飛向東北方 : 表示正在吹 (西南風 )。
風向:風的來向:意即風吹來的方向。
如果泡泡向西北方 : 表示吹東南風。
利用指北針辨識方位
風向:風的來向:意即風吹來的方向。
如果天燈向西北方 : 表示吹東南風。
透過天氣預報我們可以得知 :
1 天氣型態、降雨區等,時效長短及特殊用途。
2 出國的民眾透過國際都市氣象預報,得知事前適當準備。
3 漁民可確保海上捕魚作業的安全性。
佑孳氣象三年級補充
四季的天氣變化
天氣的變化-因地球地軸傾斜角,與太陽自轉、公轉關係,造成溫度的
變化,使得水的型態出現三種變化。
冰-固態:水的溫度降到 0 °C 以下時,會凝固成固態的冰。
雪-固態:雲中的小水滴凝固成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的型態。
霰-固態:雨點遇冷空氣凝結成雪珠,降落成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霜-固態:當氣溫降到 0 °C 以下,水蒸氣凝固成冰晶,附著在物體上。
雲-(固態 or 液態)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凝固成冰晶狀,漂浮在
空中。
霧-液態:霧是一種肉眼不易分辨,極細微而密集的水滴所組成(水平方向
之能見度必須不足 1 公里)。
露-液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附著在物體上。
雨-液態:在空中的小水滴,愈聚愈重,以水滴狀落在地面上。
水蒸氣-氣態:水遇熱蒸發成水蒸氣,無法為肉眼所見。
濕度-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量的多寡,稱為濕度。
雪-固態:六邊形結構
前兩天細雨綿綿,今天雖然轉晴,但氣溫驟降之際,李老師屈指一算,在
白蘭部落附近的山上人家應該有雲海景觀,所以二話不說,帶著佑孳的
小朋友來一趟不同凡響的--
觀雲海之旅.
我們先上五指山,再轉白蘭部落
小寶貝們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戲
天氣時而迷霧,時而轉晴
水蒸氣在低空遇冷形成霧,在高空則成雲
附著在植物上的小水珠,我們稱之為露
中午時分,我們看見期待已久的雲海
李老師不但讓小朋體驗這難得一見的雲海景象,更趁此機會介紹雲海的成因
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雲層、風向及雨量等的知識,讓實際經驗
與知識互相結合。
(位於66.5度的北極圈,因有極風噴流限制北極寒風的行動。當極風噴流強盛
時,北極寒風會乖乖待在原地打轉,這就是俗稱的"正北極震盪":當極風噴流
減弱, 變成歪七扭八的時候,此時關不住的北極寒風就會趁虛南下,而讓
溫帶地區呈現極凍的時刻,則被稱為"負北極震盪"),此時位於溫帶與副熱
帶的台灣在105年1月22日、23日、24日,在北極負震盪的影響下,全台凍僵
了,不但高山下雪,就連平地也落下冰霰。
在這三天裡,全台興起了一股追雪熱,時尚的佑孳當然不落人後,隨即帶著
低年級、高年級的小朋友利用戶外教學到五指山、苗栗向天湖追雪趣,只見
他們看到到處散落的冰雪,便興高彩烈的打起雪仗、堆起雪人。
生活 小常識:在高山上,小水珠在 0 度C以下,於固體表面或葉子表面凝結成
固態的冰,稱之為霜。
李老師不但讓小朋體驗這難得一見的冰雪景象,更趁此機會以衛星雲圖教導
北極震盪的成因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雲層、風向及雨量等的知識,
讓實際經驗與知識互相結合。
寒流-有些氣象學家規定,由於冷氣侵入造成的降溫,在一天達10度以上,
就稱(寒流)。或平地上地面氣溫降到10度以下,就叫做(寒流)。
焚風 -- 在 山脈背風面的乾燥炎熱空氣,由山頂往下吹襲,常以陣風的形式出現,
溫度會突增至攝氏 34 度以上,造成果樹、嫩葉枯黃。
滯留鋒-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時,鋒面移動的速度會成緩慢而近似滯留或
成 振盪形式的南北來回擺動,稱之為滯留鋒。(台灣在春、夏季節交會時),
(每年5 - 6 月梅雨期的鋒面)滯留鋒會造成連續幾天的下雨稱為梅雨季節。
氣象衛星雲圖-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
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衛星雲圖裡雲層愈厚,顏色愈白)
地面天氣圖-以地面觀測的氣象資料填在地圖上,包括風向、風速、溫度、溼度
、氣 壓、天氣及雲量等。(不能得知雲層溫度)
想要了解高氣壓、低氣壓、鋒面等天氣變化,可以利用地面天氣
(等壓線越多表示氣壓差越大,同時也表示風速越大)。(颱風)
颱風生成的源地(引用中央氣象局資料)
颱風是發生於熱帶洋面的氣旋(低氣壓),資料顯示發生颱風的海域有七區
天氣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可根據氣象報告,事先知道天變化,做好
防範措施,避免重大災發生。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透過佑孳的生動教學,課本的知識不再是呆板的背誦 ,而是親身體驗與深刻的學習
佑孳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與學習 . 為今天的行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視野決定你的腳步 歷練成為你的膽識 佑孳鮮活你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