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7月下旬這天李老師帶小朋友到勝興車站戶外教學時,在公園裡的蓮花
池旁,瞧見剛孵出的小小蝌蚪,將小小蝌蚪帶回安親班飼養、觀察。因為
上次李老師讓上一屆的三年級做了一次青蛙的專題研究,於是就讓這屆的三
年級再做一次專題,看看兩次的結過是否相同。
帶回來的小小蝌蚪,被安置在水瓶中,經過約一個禮拜左右。李老師就請三
、四年級的孩子們每天好好觀察一下蝌蚪的成長過程,並將之詳細記錄下來
,成為一份難得而寶貴的「蝌蚪大研究」。
在李老師的帶領下,
專題研究的成員有:A組(四年級)Andy、Linda、Liz
B組(三年級)Jason、Jet、Wesley、Ray、Everly
首先,李老師為了讓蝌蚪有最接近大自然的環境,於是在魚缸底部鋪了三片
莫絲草,並在水面養了小巧可愛的浮萍,於是五位小嬌客就可以在這綠意的
環境下安心、快樂的成長。
由於五隻小蝌蚪來到佑孳時已經孵化約一個星期,於是我們藉助國內蛙類
研究專家:花蓮市立教育大學-楊懿如副教授的教育資源,簡單介紹一下蛙類
的卵。
一般常見的蟾蜍,像是盤古蟾蜍或黑眶蟾蜍,牠們的卵都成「管狀」
圖片引用自楊懿如副教授<台灣的蛙類與野外調查>
而一般樹蛙類則產卵於水邊的枝葉上,並成「泡沫囊狀」
(圖片引用自楊懿如副教授<台灣的蛙類與野外調查>)
再者,蟾蜍的蝌蚪呈現「黑色」(拍攝於觀霧山椒魚展覽館前方水池)
而反觀的佑孳的小蝌蚪為淺褐色,所以是青蛙的蝌蚪唷!
在李老師的講解下,小朋友認真地抄著筆記並且仔細地對小蝌蚪進行觀察。
原來啊,蝌蚪是用腮呼吸,並且是雜食性的,大約會在水中生活兩個月唷!
聽完講解,
Andy將上課所做的筆記加上自己的觀察寫了一份研究小報告,
內容包含:蝌蚪當日測得的身長(2cm)、適合蝌蚪生存的環境條件、
實際飼養環境的繪圖、蝌蚪尾巴的顏色是透明的以及蝌蚪是雜食性等等
詳細資訊。
這是8月08日蝌蚪浮出水面的可愛照片。
8月16日,小蝌蚪又長大了一些些呢!
Andy在李老師的指導下,用尺來測量8月16日當天蝌蚪的頭部寬度及
身體長度。
在詳細觀察後,Andy寫了一份8月16日的研究小報告,內容包括了:當日所
測量到的蝌蚪身長(2.5cm)、蝌蚪的覓食模式、魚缸換水注意事項以及
Andy所觀察到的莫絲草種子繁殖模式等珍貴記錄唷!
8月26日,小蝌蚪在魚缸裡開心悠遊著
8月26日, Andy在當日的研究報告裡頭加上了飼養蝌蚪的飼料品牌以及
魚缸內為何會出現田螺等研究項目。
李老師選用的飼料為Atison's Betta Starter,含有40.0%的粗蛋白、8.0%的
粗脂肪、3.0%的粗灰粉、8%的水分及550mg/kg%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Min. Vitamins&Minerals Mix)。此為用以補充蝌蚪除了莫絲草及浮萍兩種
植物性營養外的營養源。
在8月26日的研究報告裡頭,則記錄了當天測得的蝌蚪身長(3cm),並繪製
了「如何分辨浮萍及酢漿草」的詳細圖示。
8月28日,小小的浮萍不知不覺中已經長滿了整個水面了唷。
而小蝌蚪已經有了圓滾滾的肚子了呢!
Liz在8月28日的研究報告裡頭記錄著:蝌蚪飼料一次只需一匙半、儘管有
飼料的餵養,蝌蚪仍需莫絲草及浮萍等植物性食物以及當天測量到,三隻
蝌蚪裡頭最小的那一隻身長也有2.5cm囉!
(根據8/26的報告,大隻的蝌蚪身長當時已有3cm)
8月30日,李老師用鏡頭捕捉到隻蝌蚪同時豎直身體、貼近水面覓食浮萍的
逗趣模樣。
9月4日,哇!蝌蚪長出兩隻後腳了!
再仔細一看,五隻蝌蚪裡頭最小的那隻也慢慢長出了小小棍棒狀的後肢囉。
透過這次實際的觀察,小朋友也發現到:青蛙的兩隻後腳是同時長出的,
而且是慢慢發展成長。
Linda在9月4日的研究報告中提到:蝌蚪當日測量的身長約3cm、長出後腳的
蝌蚪不止嘴巴變大,體型也變胖了許多。
小三的Jason也在6月4日畫了一幅蝌蚪寫真作品。
小三的Jet則是用想像力,將三隻長了後腳的蝌蚪著上一身美麗的顏色唷!
在不知不覺中,佑孳學苑五隻小蝌蚪目前已經長了兩隻後腳囉,青蛙的蝌蚪
時期約會在水裏生活兩個月,然後登陸成為青蛙。
長出後肢後,目前小蝌蚪也即將長出前腳了
9月7日,長出後腳的蝌蚪正悠哉的吃浮萍。
吃飽後的蝌蚪進入禪定「空」的境界。
9月10日,小蝌蚪用牠的「大力青蛙腿」練習水中彈跳。
9月11日,在這看似平常的一天,下午2點時,
眼尖的Andy發現其中小蝌蚪左前腳悄悄長出來了!
再看仔細一點,有沒有看到蝌蚪悄悄長出的左前腳呀!
時隔20分鐘,Andy發現另一隻小蝌蚪竟然是先長出右前腳!
過了兩小時,Jason、Jet發現的蝌蚪已經長好右前腳,準備長左前腳了!
而就在同一時間,Andy所觀察到的,先長出左前腳的那隻小蝌蚪,此時已經
長好兩隻前腳囉!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觀察到兩隻個體在前腳部份,一隻是先長出左腳,而另
一隻則是先長出右腳;但我們仍可以得到兩個無爭的結論:1.蝌蚪的前腳是
不同時間、先後長出的。2.不像蝌蚪後腳是經過好幾天慢慢發育成長,蝌蚪
的前腳在幾乎3小時內就迅速長成。
9月12日,小蝌蚪在外形上已經像小青蛙一樣囉!
雖然已經有兩隻蝌蚪長出前腳了,但魚缸內最小的那隻蝌蚪仍然「兩手空空」
不過,雖然有兩隻小蝌蚪長出青蛙的四肢,但此時仍生活在水中。
9月13日,這天上課時,Linda和Liz發現--->青蛙已經跳出來了!
而研究小組也發現到,小青蛙登陸的第一天,尾巴仍十分長!
登陸第一天的小青蛙,看起來十分有精神唷!
9月16日,小青蛙乍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一跳起來才發現:哇!!!尾巴已經完全吸收回體內囉!
沒錯!現在的牠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正港青蛙”囉!!!
但是,隨著小青蛙登陸,這也表示牠必須靠捕食活體的小昆蟲來維持生命囉!
因此,佑孳學苑先前為小蝌蚪準備的飼養環境如今已經無法符合小青蛙的生長
、生存條件囉。
儘管不捨,但為了小青蛙著想,我們必須將他們野放到大自然的環境中!
在野放青蛙到自然的環境前,研究兩組專題的組員不捨的畫下最後一份的
研究報告!
這是Andy的報告:他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飼養及觀察過程畫成可愛的
Q版小動畫呢!
Linda在她的報告中,畫出了她這幾天所觀察到的:青蛙捕食蚊子的過程。
最後,Liz畫出了9/12、9/14、9/16這三天,她所觀測到的青蛙尾巴的
收縮過程唷!
Jason、Jet 繪出它們所觀察到蝌蚪的生長過程
野放青蛙回大自然前,李老師拍到這張青蛙頭上帶著一朵浮萍的可愛照片!
最後,感謝小蝌蚪陪伴了我們近兩個多月,讓兩組專題研究的成員們能夠
親自參與並觀察到蝌蚪長大變成青蛙的珍貴過程!透過小蝌蚪的成長,也讓
我們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與生命的感動。
野放時,才到了野外環境,小青蛙一下子就跳出魚缸,跳到河邊的綠葉上,
看來牠們很喜歡野外的自然環境呢!在野放之前,三年級的小朋友手繪出
成蛙的樣貌。
再見囉!小青蛙,感謝你們!也給專題研究的成員鼓鼓掌!我們後會有期囉
^~^ 掰掰!
李老師於12月上兩棲類的單元課程時,除了之前專題研究的體驗觀察之外
,並請這兩組小朋友參考"水塘的世界"這本書所寫的資料予以對照。
透過佑孳的生動教學 ,課本的知識不再是呆板的背誦 ,
而是親身體驗與深刻的學習。
佑孳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與學習 .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視野決定你的腳步 歷練成為你的膽識 佑孳鮮活你的思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