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鴨的作法,在台灣稱作「鴨間稻」「鴨耕米」,是種古早農夫傳承下來的
智慧,鴨稻合作,農夫把鴨子養在田裡,讓( 鴨子幫忙照顧稻子 )。
三年級翰林國語提及到「鴨間稻」古老稻米種植模式,讓 佑孳感念該整理一些
現有資源,期使小朋友在學習課程上,有著更充實的資料。
胡老師數次參觀「無基改農區」稻田養鴨方式,並請教相關人員,詢鴨子所扮演
的角色,好讓佑孳大、小朋友分享。
有機稻場的田野學習,在生活中對環境負責的行為。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Q版米佬爺爺和米漿奶奶,笑臉的歡迎您。
展覽館展示著古早農家的晴耕雨讀,農耕的器具。
這是秋收時,早期農民使用的鼓風機。
這是環保的保溫設備,讓農夫在秋、冬天有著溫暖的茶飲。
這是陪嬰兒一夜好眠的古早味搖籃。
小朋友你知到這是甚麼嗎?猜對了嗎?它是件雨衣。(蓑衣)
展覽館訴說著老農的努力與夢想。
農夫生產的稻米(生態解說圖)。
鴨間稻的年報及期刊。
展覽館裡,很多角落都有著最佳男女主角。(鴨子)好可愛呀 ! !
展覽館一隅
展覽館外圍的農村一隅--寂靜優雅
而室外鴨子造型,充滿著童心童趣。
成群的鴨子在田裡認真的在工作(覓食)
鴨間稻,就是採用稻鴨合作的耕種農法來種稻--農夫把鴨子養在田裡,讓
鴨子來幫忙照顧稻子,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呀 !
鴨子會幫忙吃田裡的害蟲,也會吃農夫阿伯(最頭痛的)福壽螺,鴨子腳一直
在划水,會把田裡的水弄混濁,雜草就不易長出來,鴨子的糞便掉在田裡,
又是良好的肥料,而鴨子在田裡走來又走去,更會刺激植物的成長,讓稻子
長的頭好又壯壯,所以鴨間稻有機農場是古老智慧發揚。
這是古早穀倉的造型。
農田稻子收割後,稻稈堆的儲藏方式。
鴨間稻-不僅是重現昔日農村的風貌,也為老舊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
提供社區自然農法的教育與研習,多了些現今社會中缺少的人情味。
以上課程都是佑孳學苑 的 跟著國國語課本旅行趣,所拍攝及李老師實地講解,希望
佑孳小朋友們 ,都能珍惜學習機會確實了解,
那麼我們下次旅行趣再見囉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您家的孩子還在死背學科、寫評量嗎?
您有沒有想過,孩子們對於學習其實可以是充滿熱情及充滿歡笑的?
佑孳學苑的教學,總是以活潑、趣味、親自體驗
來讓孩子們深刻學習並且能夠觸類旁通。
透過佑孳的生動教學,課本的知識不再是呆板的背誦,而是親身體驗與深刻的學習
佑孳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與學習 . 為今天的行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視野決定你的腳步 歷練成為你的膽識 佑孳鮮活你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