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十分風行的【樂活LOHAS】以及【樸門Permaculture 】可以說是一種
貼近自然步調的生活美學,佑孳學苑將【植物營養器官無性繁殖】、【認識植物
與蔬菜】等等自然科目結合了【樂活LOHAS】及【樸門Permaculture】兩概念,
設計了一系列讓孩子們可以親自參與、動手學習的實作課程。
首先佑孳學苑透過課堂講解,
讓孩子們了解到以植物「營養器官」進行【植物無性繁殖】的價值及重要性。
以馬鈴薯為例,若以有性繁殖的種子進行播種耕種,則需長達10~12個月的時間
才能收成;但相對的,如果以馬鈴薯的「塊莖」來進行無性繁殖,則只需3個月
就能收成囉,所以無性繁殖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
而俗稱地瓜的蕃薯,通常是利用「根」以及「莖」來進行無性繁殖。
進行【植物無性繁殖】的栽種前,
讓我們先來介紹:以【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為核心概念,
「回收再利用」的空寶特瓶,
也就是【永續循環系統】。
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永續循環系統】的做法吧!
首先,準備好剪刀及空寶特瓶
(大容量的為佳)
然後將空寶特瓶從中間切開
再將一分為二的舊寶特瓶瓶口反置,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就讓廢棄的寶特瓶成為
一個可排水(上層)、可集水(下層)的【永續循環系統】。
不過呢,為了要適度排水,並保護土壤不流失,我們要將瓶蓋打洞,以利排水。
完成後,不起眼的瓶蓋就可以"小兵立大功",做好排水及保護土壤的功用唷!
透過【永續循環系統】上層「種植及排水」,而下層則用來「集水」,
當土壤需要澆水時,則可以利用下層的集水皿來循環灌溉,
達到一個結合【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兩概念的植物科學實作。
有了這個容器,緊接著我們要開始進行的樸門園藝與樂活囉!
首先孩子們利用這個 【永續循環系統】,
透過讓孩子們體驗「樸門園藝」與「樂活」,
希望小一孩子們的能在植栽課程中,
學習【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的概念,
並藉由照顧花卉 ,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責任感!
【佑孳知識加油站:食蟲植物】
通常而言,我們對植物的認知是:「能自行製造養分的生產者」;
可是有一群植物,因生長於貧瘠的酸性沼澤區,或裸露的岩石表面上,
無法從生長環境中獲得足夠的氮類養分。
因此演化出捕食昆蟲的秘密武器,晉升為一級以上的消費者,
藉以補充無法從生存環境中所攝取的氮類養分!
而這群奇特的植物就是:「食蟲植物」。
我們常見的食蟲植物有:
捕蠅草
毛氈苔
豬籠草
以馬鈴薯的「塊莖」與蕃薯的「根」來進行無性繁殖。
除了上述的馬鈴薯與番薯外,
「石蓮花」是以「葉」進行無性繁殖。
(同樣以「葉」進行無性繁殖的還有「落地生根」)
「蒜頭」則是以「鱗莖」進行無性繁殖
而以「莖」進行無性繁殖的還有水仙花
兩個禮拜後,我們到【佑孳後花園】觀察,發現以「根」進行繁殖的「番薯」已經
抽出紫芽了,
而以「塊莖」進行繁殖的「馬鈴薯」也可以看到芽眼冒出小小的嫩芽來!
到了學期末,
我們來看看已經長得十分茂盛的馬鈴薯!
(孩子們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馬鈴薯的葉子呢)
還有番薯
看看孩子們得意的模樣,
這就是樸門園藝與樂活的魅力唷!
本學期小五的自然科課程也學習到:以「營養器官」進行「無性繁殖」的概念,
其中還包含了扦插法、壓條法等應用方式。
為了讓小五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我們以「巴西鳶尾花」的繁殖葉讓學生實際去觀察、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
這是「巴西鳶尾花」的「繁殖葉」
孩子們先將空盆子倒入肥沃的培養土
再將「巴西鳶尾花」的「繁殖葉」放入,並再次覆上一層培養土
這就是所謂的以「營養器官」進行「無性繁殖」的壓條法 !
「葉的繁殖」還有剛剛講過的"石蓮花"可以當成活教材
此外,孩子們更以「香龍血樹」的「莖」進行營養器官無性繁殖的扦插法,
首先要準備我們的【永續循環系統】 -
並將【永續循環系統】的上層加入培養土
然後種植並固定所要扦插的「香龍血樹」莖部枝條。
接著要澆澆水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佑孳學苑提醒著孩子們,
為了保持土壤的溼度以利莖部發展出根系,
所以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
是否有澆透可以透過「裝置上層」是否緩緩滲出褐色的水來判斷。
孩子們也在種植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經過了「四個月」,孩子們在觀察中發現:
扦插的香龍血樹已經慢慢長出根系,
兩個月後,孩子們將長出根系的香龍血樹移植至大盆子,讓它能夠成長茁壯!
佑孳也讓孩子們,將「科學概念」、「綠活園藝」、「自然學科」三項融會
貫通,用深刻又生動的實作經驗來學習!
當五年級的自然科課程進行到「葉的蒸散作用」,
我們以「福祿桐」的葉子,
讓孩子們透過顯微鏡,親自去觀察「網狀脈的氣孔」
佑孳並用實驗設計,以紅色食用溶液到入水中,
觀察「香龍血樹」的莖、葉如何染紅,
孩子們這才深刻的體會到,原來這就是書本上所說的:「植物莖的運輸」。
最後,李老師將「落地生根」給予孩子們,
讓他們將「落地生根」的葉子平放在濕潤的沃土上,
進行「落地生根--葉片繁殖實驗」。
書本上都說「落地生根」葉片上的黑點能繁殖出新的植株,
孩子們對此也感到十分期待!
究竟書本上所說的是不是真的呢???
我們將時光快轉到十二天後,
將獎!!!!「落地生根」葉片左前緣真的長出新植株了!
再近一點觀察,可以清楚看見葉片繁殖出的新植株!
同一時間,在另一盆栽上的「落地生根」也長出了新植株,
但因為栽培環境的不同(水分的多寡),
所以,以封閉容器保持土壤濕潤的「落地生根」新植株生長較快,
而盆栽裡的「落地生根」因水分較易蒸發及流失,新植株生長較慢。
孩子們仔細的觀察兩組「落地生根」新植株的不同,
並引導他們去思考:可排水容器與密閉容器造成的土壤水分差異,
再經過換盆移植,
數個月後,落地生根已經長得相當茂密囉!
接著我們也將「巴西鳶尾花」壓條的「繁殖葉」從母株剪下,
讓它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植株。
透過佑孳學苑的生動教學,
課本上的知識不再只是呆版的背誦,
因為佑孳相信,讓孩子們實際操作、親身體驗,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而配合三年級自然科「認識蔬菜」的課程,
我們準備了「番茄」與「甜椒」種子,讓孩子們栽種。
孩子們細心的將種子均勻的撒播於利於育苗的培養土上
孩子們靜靜等待,
每天都在觀察小種子是否發芽了,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小番茄及小甜椒終於探出頭囉!
看到這些可愛的幼苗,孩子們都高興極了
待這些幼苗長至10公分左右,
我們就要幫它們搬家~換盆囉!
首先要將培養土混合一些田土,
這樣才能讓植株有良好保水性的土壤
接著拿出鑽好洞的瓶蓋,
還記得嗎?
不起眼的瓶蓋可以"小兵立大功",
做好排水及保護土壤的功用唷!
移植的容器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可排水上層、可集水下層的【永續循環系統】。
看看移植後的可愛甜椒苗
以及頭好壯壯的番茄苗
移植到【永續循環系統】的容器後,我們就靜靜等待來日開花結果吧!
【同場加映:繽紛的花卉園藝】
美麗的繁星花、千日紅、朝天椒、羽狀雞冠花、三色菫與情人菊等繽紛花卉,
現在有了新家囉!!!
希望小一孩子們的能在植栽課程中,
學習【永續精神】及【綠色生活】的概念,
並藉由照顧花卉 ,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責任感!
看了佑孳這麼多精彩的內容,您是否心動了呢?
那就千萬不能錯過7月1日開課的【佑孳-暑期夏令營】唷!
走讀台灣 - https://yowtzy.pixnet.net/blog/post/356884768
多元學習,一次掌握!
期待在暑假的黃金學習時間,與您相見!